从“剧情”到“风情”
———评清远本土原创民族舞剧《凤·峡江》
马忠
【资料图】
以文学的方式讲述一座城市地名历史由来已不鲜见,但以舞剧的形式却不多。剧作家龙湘黔的原创民族舞剧《凤·峡江》,不仅再现了清远的别名———“凤城”的动人传说,也诠释出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舞剧《凤·峡江》讲述的是,疍家青年张易救了受伤的凤仙禾花,两人相爱,遭到水鬼黑蛟的破坏。黑蛟抢走禾花逼其成亲未果,于是决定将禾花投江祭神,却被张易救走。恼怒之下,黑蛟带领众水鬼在峡江掀起滔天巨浪,将张易及众多百姓卷入水中。禾花化回凤仙原形,与黑蛟水鬼搏斗,凤仙隆起自己的背脊化成陆地,黑蛟洪水败退。凤仙、张易牺牲,百姓获救。万雀飞来化成峡江两岸满山的禾雀花向美丽的凤凰朝拜。
尽管舞剧常常短于叙事,但《凤·峡江》吸引观众的恰恰是感人的故事。编剧并不是简单地把疍、客家,瑶、壮族的民俗民风走马观花似地铺陈,更不是简单地围绕着舞美道具做文章,而是通过对张易、禾花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人凤互救的故事,让观众感悟到该剧所宣扬的精神内涵。张易,只是疍家人在千年流转的浩荡历史中一个平凡的人物,但他的勇敢、善良却是疍家人的代名词;清远的凤,不仅是神灵和美丽的化身,还是见义勇为和感恩报恩的象征,有着巨大的悲壮之美、道德之美,在世界各地众多的凤凰传说中独树一帜。
清远人民为了纪念凤仙和张易,在城隍街前,筑起了一个高台,命名为“凤凰台”,清远从此有了“凤城”的别名;张易居住的那条巷子,改名为“起凤里”。舞剧《凤·峡江》的创作灵感,正是源于这样一个流传于清远民间的故事。舞剧《凤·峡江》从题目到道具、从舞段到音乐、从服装到舞台,无不彰显着它“重细节”的“工匠精神”,留给观众鲜明印象。
一是剧本创作文化线索明晰。剧本创作主题鲜明,线索明晰,以苏东坡的诗句“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开始,到张易、凤仙为拯救被洪水围困的百姓而牺牲。各幕文化主题鲜明,如:序幕,体现出远古传说与现实生活的结合,重点展现了疍家人自然信仰与日常生活状态;第一幕,重点体现了客家人“登上楼台跳禾楼,风调雨顺庆丰收,摇肩欣歌太平世,众执穗铃咏金秋”的庆丰收场景;第二幕,是祭祀仪式中的傩舞和布袋木狮;第三幕,燕尾龙舟竞渡和冬冬打鼓祭江神;第四幕,清绣嫁妆、新娘跨火盆等疍家婚礼传统习俗;尾声,体现了人们对“凤”的信仰,对英雄的崇拜。整场舞剧处处充斥着特色文化。可以说,《凤·峡江》成为了清远的一张新名片。《凤·峡江》的主创人员完成了对本土文化的发掘,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将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出来,既宣传了自我,又滋养了他人。相信随着优秀文化的不断输出,清远地区的旅游业等其他相关行业也必将有所发展。这种文化联动其他行业发展的新形式,或许是舞蹈事业发展的一条新出路。
二是剧中非遗元素融入完美。《凤·峡江》涉及十个非遗。舞剧中所有的非遗元素,都不是为了呈现非遗形态而独立存在。在这部舞剧中,它们都作为《凤·峡江》的戏剧语汇,与故事、人物、情感、主旨完美化合,最终实现舞台艺术的完美呈现。比如,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瑶族布袋木狮舞,是连州三水瑶族乡的瑶族祖先在千年长途迁徙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由“木狮舞”“迁狮调”两部分组成。在《凤·峡江》中,机智的张易正是借助布袋木狮舞,从祭祀现场巧妙地救走了禾花。面具、斗笠、禾穗、牛角号、燕尾龙舟、红灯笼、花轿等道具应用在舞台场景的表现中,形成了与布景相配合、强化舞台效果的作用。在服装道具中的材质、色调、图案等直观地向观众表达出疍家人的渔民文化身份、图腾信仰、审美意识等文化信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起到了宣传推介作用。
三是人物形象塑造立体生动。人物在台上是否立得住,人物情感变化和行动发展是否符合舞台逻辑,各种舞台要素是否有机统一,均是一部完整舞剧作品的前提。舞剧《凤·峡江》对张易、禾花、黑蛟几位主要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生动、形象。比如主角之一的禾花是一位美丽善良、聪颖勇敢的凤仙。剧中两个极具生活的细节,将她还原成一个普通少女形象,展示其性格:通过禾花羞红着脸追着村姑要抢回鸳鸯盖头的场景来凸显她纯真内敛的一面,通过禾花当面怒扔珠宝和撕烂婚服反抗黑蛟的情节来表现其刚强贞烈的个性。而做到这一点,是与舞段的巧妙编排和动作的准确运用分不开的。自始至终,动作设计从人物心理出发,从日常中提炼动作,变异为划船、刺绣、迎亲等舞蹈动作,在剧情的不断发展中进行肢体语言的重构,最终形成《凤·峡江》独特又符合逻辑的角色动作表达。
四是舞台表演彰显地域特色。首先,舞台布景,紧扣主题,各种文化符号形成和谐同构的格局,并且能够利用有限的舞台空间展现,灯光、服装等舞台道具的合理使用,让演员与各种舞台元素融为一体,再配以相应主题的背景音乐,将无声与有声艺术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艺术磁场效应,引人入胜。其次,在演员安排上,除了两个外请主角,舞剧以清远市民族歌舞团演员和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组成团队,增加艺术表演与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凸显出北江文化的魅力与特色。此外,“凤”“峡江”等典型形象和典型故事情节都围绕着北江文化及生活中的经典原型,使得这部舞剧在思想内涵、文化内涵上更能表现出中国民俗文化的精神特质,使得舞剧的创作模式在国内经典地域文化宣传题材舞剧中匠心独具。
总而言之,《凤·峡江》将原本厚重的宏大叙事转化为鲜活的个体命运叙事,对舞剧结构过程、结构方式和结构形态“诗化”,是其最大的艺术特色。剧情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突显了戏剧的“激变”。尤值一提的是,挖掘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打造现代舞台精品的意识,提高了这部舞剧的识别度,使剧情有了“风情”的特色氛围,“风情”也有了剧情的特定取向。从而使观众从剧情中捕捉到“纯真和善恶”,从风情中感受到“舞蹈艺术之美”。
END
素材来源:(原载2022年5月26日《清远日报》)
图片来源:清远关注
标签: